广州联庄科技有限公司

德科纳米防水剂:纺织强国建设的成绩梳理

文章出处:广州联庄科技有限公司 人气:-发表时间:2019-12-07

2012年,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需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了《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强国目标确立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中国纺织工业紧紧围绕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围绕“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大力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行业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中国纺织工业已经形成了全球最大最完备的产业体系。2018年,我国纺织工业纤维加工总量占世界一半以上;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占全球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中国纺织工业成功实现了“衣被天下”,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纺织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的地位更加突出。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截至2018年底,纺织服装行业企业法人单位数、总资产、总营业收入分别占到工业的9.5%4.8%5.4%;从业人数1103.2万人,占全国工业的9.6%,加上批发零售的从业人数可达1612万人。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占全国货物出口额的比重为12%;纺织品服装净创汇2501.9亿美元,占全国贸易顺差的71.1%

 

具体来看:

 

科技创新实现新飞跃。行业的科技创新已经从“跟跑”进入“跟跑、并跑、领跑”并存的阶段。行业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大幅提升。2018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为0.9%,是2011年的两倍。其中,化纤行业达到1.34%,比2011年高出0.46个百分点。纺织、服装和化纤三个行业的有效发明专利共计18854件,是2011年的5.6倍;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人均营业收入75.8万元/人,与2011年相比提升了46%。行业在诸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材料方面,常规纤维已处世界领先地位,高性能、高功能性纤维实现了从量到质的转变。其中,民用领域的碳纤维具有显著优势;高强高模聚乙烯、间位芳纶等高性能纤维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用纺织品在纤维加工总量中的占比达到28%,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基础设施等领域。在装备方面,纺织装备的智能化、服务化和绿色化水平大幅提高,整体水平和制造能力位居世界前列。目前,我国纺机产品销售额占到全球的50%左右;国产纺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80%;高端装备关键基础件的国产化率达到50%以上;全数字化棉纺成套设备也已实现产业化应用,万锭用工可降至20人以下。纺织工业已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具有全产业链闭环创新能力的工业部门。体系化的创新优势使得中国纺织工业正日渐成为全球纺织科技创新的重要来源。

 

品牌建设达到新高度。行业的品牌意识、设计能力、创意水平大幅提升,在数量、质量、内容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制造品牌、消费品牌、区域品牌的品牌体系正在形成。2012年以来,“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发布纤维品牌约150个,“中国流行面料”每年入围企业超过800家。工信部公布的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示范园区(平台)已有46家,孵化了大批纺织服装品牌。安踏、李宁、波司登、爱慕、太平鸟等优秀消费品牌开始登上国际舞台,中国设计师品牌大量涌现。申洲、盛虹、恒力、恒逸、魏桥、如意、鲁泰、晨风、孚日、亚光、愉悦、红柳等一批优秀制造企业已成为全球制造品牌的行业典范。区域品牌快速发展。柯桥、大浪、虎门、濮院、盛泽、常熟、西樵、叠石桥、兴城、滨州、即墨、石狮、织里、许村等作为地理标志深入人心,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名片。中纺联认定的10家“区域品牌试点地区”涵盖企业10685家,科技研发投入强度超过1%20.2%的企业建立了品牌培育管理体系,30.7%的企业参加过品牌专业人才培训; 9个地区开展了社会责任建设,其中3个地区18.6%的企业建立了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行业中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国际面料展、中国国际家纺展、中国国际服装展、中国国际时装周等平台的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显著增强。行业品牌建设突飞猛进,在树立文化自信和提高中国时尚话语权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可持续发展进入新阶段。社会责任成为行业发展共识,可持续发展实践正在加快落地,责任消费的市场已经初步形成。从原料供应、设计研发到加工制造,整个制造体系向生态化、绿色化的方向加快转变。废旧纺织品回收、分拣和再利用的产业体系正在形成。2016年以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中,纺织工业已入选绿色产品89种、绿色工厂69家、绿色供应链4家。随着行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十二五”以来,印染行业单位产品水耗下降36%,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40%,水重复利用率达到40%,淘汰落后产能116亿米。技术创新达到了新的高度。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先进技术在行业中实现了快速推广与应用,低温快速前处理、冷轧堆染色、非水介质染色等一系列清洁生产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并实现产业化生产;2016年以来,制修订的绿色制造团体及行业标准共计24项;27家化纤企业产品通过“绿色纤维”标识认证。可持续实践为行业永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行业在建设美丽中国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人才建设呈现新亮点。行业发展的支撑要素开始由劳动力数量向质量转变。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教育体系更加完善,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产学研多方协同的育人模式基本形成。从顶层设计到具体措施,从内容覆盖到人群覆盖,从教师队伍建设到学员培养方式都更加系统化、体系化;人才的国际合作步伐不断加快,双向留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工具、教学管理、教学内容加快向数字化转型。人才队伍更加合理,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活力旺盛的纺织工业人才队伍初步形成。行业高层次人才供给有所改善。2018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不含纺机)研发人员全时当量13.3万人,比2011年提高61.3%。行业涌现出一批具有时代精神、国际视野、专业能力的优秀企业家、科学家、设计师和技能人才,在产业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行业魅力不断提升,优秀人才开始汇聚,人才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才智充分涌流。

 

整体看,中国纺织工业绝大多数指标均已达到甚至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纲要”规划的纺织强国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中国纺织工业已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纺织强国,行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正迸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此文关键词:无氟防水剂|碳六C6防水剂|碳六三防|防水抗菌剂|防水防油剂厂家

返回顶部